日內瓦會議 (1954年)

日内瓦会议
會議導致法屬印度支那分裂。創建了三個繼承國:柬埔寨王國老撾王國;由胡志明越盟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國淪為越南南部。越南的分裂只是暫時的,計劃在1956年舉行選舉以統一國家。

日内瓦会议(法語:la Conférence de Genève)是1954年4月至7月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召开的一次国际性多边会议。其议程是关于重建印度支那朝鲜的和平的问题。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企图在印度支那恢复其殖民统治,这导致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爆发。虽然法国在戰爭中壓制越盟,但最終于1954年被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联盟人民军打败。

1953年2月25日至28日,苏、美、法、英四国外长在柏林达成协议:由苏、美、法、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他有关国家的代表,于1954年4月26日起在日内瓦开会,分别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1954年5月3日奠边府战役结束后,法国约瑟夫·拉尼埃英语Joseph Laniel主战内阁倒台,孟戴斯·弗朗斯主和派组阁。1954年5月8日日内瓦印度支那和平解决方案开始谈判。[1]

参与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越南国(南越)、寮王國、柬埔寨王国的代表参加谈判。

主权国家和地区 与会首脑职务名称 与会国政体 时任与会国国家元首 与会代表
与会国家和地区
 美国 美国国务卿 联邦共和制 美国总统
艾森豪威尔
杜勒斯
 苏联 苏联外交部长 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制 苏联最高领导人
赫鲁晓夫
莫洛托夫
 英国 联合王国首相 君主立宪制 英国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
安东尼·艾登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代表团团长 共和制 法国总统
勒内·科蒂
乔治·皮杜尔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长 社会主义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
周恩来
 越南民主共和国 越南政府总理 社会主义共和国 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
胡志明
范文同
 越南国 越南国首相 君主立宪制 越南国家元首
保大
吴庭艳
 老挝王国 老挝首相 君主立宪制 老挝国王
西萨旺·冯

老挝爱国战线主席
苏发努冯

梭发那·富马亲王
 柬埔寨王國 (1953年—1970年) 柬埔寨首相 君主立宪制 柬埔寨国王
诺罗敦·西哈努克
宾努
 朝鲜 朝鲜外务省外务相 社会主义共和国 朝鲜最高领导人
金日成
南日
 韩国 大韩民国外务部部长 总统制 大韩民国总统
李承晚
卞榮泰

会议經過

1954年4月19日,毛澤東任命周恩來為出席日內瓦會議之中國代表團首席代表;日內瓦會議是中國共产党建立的新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參加由世界各主要國家出席之國際會議[2]:93。4月26日,日內瓦會議在國聯大廈開始舉行,會議首先討論朝鮮問題,直到6月15日結束時,始終未能達成任何協議[2]:95。从4月26日到6月15日,全体会议15次,限制性会议1次。日內瓦會從5月8日起,開始討論印度支那問題,[谁?]根據毛澤東長期革命鬥爭之經驗,建議越南人民軍抓住前一天取得奠邊府戰役之勝利之有利時機,積極擴大戰果,切不可消極等待會議談判之結果[2]:95。印度支那问题会议从5月8日开始到7月21日,全体会议8次,限制性会议24次。日內瓦會議6月18日達成《關於柬埔寨和老撾停止敵對行動的協議》,隨後宣佈休會;7月6日,周恩來一行回到北京,當晚毛在中南海住處召開會議,聽取周關於日內瓦會議進展情況之報告[2]:96-98

6月20日至7月12日,在會議僵持不下与会各国首席代表休会,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缅甸,1954年7月3日-5日在广西柳州看望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勸他接受「兩個越南」,自此越南不再完全信任北京方面。北越接受了建議,各方最後达成协议[3][4][5]。张闻天、王稼祥也离开日内瓦。在此期间,李克农主持代表团的工作,并协助越南代表与法国代表商谈印度支那问题。

7月9日,周恩來一行帶着毛和中共中央確定之方針,飛離北京,7月12日返抵日內瓦;7月21日越南、老撾、柬埔寨交戰方分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法國政府發表關於從印度支那三國撤軍之聲明,日內瓦會議通過《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美國拒絕在會議最後宣言上簽字,稱:美國「對於任何違反上述協定重新進行侵略的行為將極為關切,並認為是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嚴重威脅」[2]:102

会议结果

法語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日内瓦会议最后文件及所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