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通海地震

24°07′N 102°29′E / 24.12°N 102.49°E / 24.12; 102.49斷層曲江断裂(小江断裂带红河断裂带英语Red River Fault交汇部的西北侧)[2]影響地區 中华人民共和国損失介乎500至2500万美元傷亡至少15,621人死亡
《通海地震记事碑》,立于通海秀山凤仪亭

通海大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1970年1月5日1时0分41秒矩震級7.7级,最大烈度达10度。震源深度11公里,震央位于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峨山之间。地震由走滑断层断裂所引发,而其所在的红河断层英语Red River Fault自1700年以来就从未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至少有一万人在地震中死亡,为1960~1970年十年来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500万至25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受灾面积达到8781多平方公里。

此次地震造成15621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32431人[3]。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三大地震。雖然死亡人數逾萬,但因時值文化大革命期間,地震發生後3天,官方傳媒仍無一報道此宗慘劇。[4]

预兆

1969年11月底,西南地质地震大队曾派遣考察小组来到通海进行考察。他们发现了寒冬中百花盛开的反常景象,推算得知地下温度出现了升高,但是未能确定地震的发生。1970年1月4日,考察小组居住的旅社的井内反常地干涸,当夜也出现了闷热的天气,街上还出现了老鼠群奔的情景。1月5日凌晨,地震爆发。[5]

政府反应

地震發生後3天內,官方卻無任何有關報道。直至第4天,《雲南日報》才刊出一則消息,指「昆明以南地區發生了一次7級地震」,消息未提及具體位置、傷亡情况,只強調「有毛澤東思想的指引……我們一定能奪得抗災鬥爭的徹底勝利」。此後《人民日報》報道:災區群众在大災之後「不要救濟和捐助」,只收下毛主席畫像、《毛主席語錄》等精神食糧。

地震当天北京方面迅速召集了医疗队,于当夜乘专机抵达昆明并转至通海进行救助。中央于震后提出了十六字方针: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直至2000年,官方才首次正式披露地震的死傷人數。[5]

民间反应

在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情况下,灾区官员提出: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在此种思潮下,直接的经济和物质援助几乎不被接收。全国各地向灾区发送了143,000余封慰问信,同时各种与毛泽东相关的书籍和像章也被送往灾区,用以在精神上支持灾区群众重建家园。这样的“支援”最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5]

注释与参考文献

  1. ^ Hu et al. (1996), p. 106.
  2. ^ 陈立德:197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7.7级地震. [2024年3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年3月3日). 
  3. ^ 20世纪中国十大地震. 凤凰网. 2006年7月26日 [201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1). 
  4. ^ 云南通海地震. 中国科普博览网. [201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5. ^ 5.0 5.1 5.2 杨杨. “通海大地震”亲历记. 南方周末. 2010-03-17 [201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1). 

参见

1969 ← 1970年主要地震 → 1971
   
  • 1月4日:中國通海(M7.1)
  • 3月28日:土耳其盖迪兹英语1970 Gediz earthquake(M7.2)
  • 5月31日:秘魯安卡什(M7.9)†‡
  • 7月31日:哥伦比亚英语1970 Colombia earthquake(M7.6)
  • 11月1日:巴新新几内亚岛(M6.9)
  • 12月9日:秘鲁-厄瓜多尔英语1970 Peru–Ecuador earthquake(M7.1)
表示此次地震死亡人数超过30人
表示此次地震是1970年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表示此次地震是人工地震

* 表示此次地震为群发地震,所标震级为最大地震震级
古代

-

19世紀
20世纪
21世纪
00年代
10年代
20年代
相關條目
机构
地震列表
 
古人类时代至青铜文明
古人类
石器时代
智人
旧石器
新石器
青铜时代
青铜文明
滇国
哀牢
昆明夷
 
秦汉至隋唐
古代方国
西南夷
秦汉时期
三国时期
晋朝与南朝
  • 晋朝对云南的统治
  • 南中大姓
  • 爨氏
隋朝与初唐
  • 南宁州总管府
  • 史万岁南征
  • 南宁州都督府
  • 姚州都督府
  • 縻州都督府
 
南诏大理
酋邦
南诏
  • 政治
  • 经济
  • 民族
    • 南诏族属争议
  • 对外关系
郑赵杨三朝
大理
  • 历史
  • 政治
  • 行政区划
  • 民族
  • 经济
  • 文化
  • 军事
  • 对外关系
 
元明清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华民国时期
云南省
  • 历史
  • 政治
  • 行政区划
  • 经济
  • 农业
  • 工业
  • 财政
  • 金融
  • 商业
  • 交通
  • 文化
  • 教育
  • 对外关系
历史
政治
经济
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历史
政治
  • 云南土地改革
  • 云南大跃进运动
  • 云南文化大革命运动
  • 云南改革开放
其他
  • 分类 分类
  • 共享资源页面 共享资源
云南地理
 
地质
构造单元
地层区
  • 扬子地层区
  • 华南地层区
  • 藏东滇西地层区
  • 巴彦喀拉-秦岭地层区
深大断裂
超岩石圈断裂
  • 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
  • 澜沧江断裂带
  • 怒江断裂带
岩石圈断裂
  • 小江断裂带
  • 普渡河断裂带
  • 元谋-绿汁江断裂带
  • 程海-宾川断裂带
  • 三江口-箐河断裂带
  • 格咱河断裂带
  • 羊拉-东竹林断裂带
  • 德钦-雪龙山断裂带
  • 阿默江断裂带
壳断裂
  • 富宁断裂带
  • 文山-麻栗坡断裂带
  • 弥勒-师宗断裂带
  • 罗次-易门断裂带
  • 红河断裂带英语Red River Fault
  • 德钦-尼西断裂带
  • 维西-乔后断裂带
  • 无量山-营盘断裂带
  • 酒房断裂带
  • 黑河断裂带
  • 南汀河断裂带
  • 柯街断裂带
  • 大盈江断裂带
地质活动
地震
火山
  • 腾冲火山群
  • 打鹰山
  • 黑空山
  • 屏边火山
 
地貌
地形区
山脉山峰
横断山区
滇东高原
坝子
  • 滇池坝
  • 陆良坝
  • 洱海坝
  • 昭鲁坝
  • 曲靖坝
  • 固东坝
  • 嵩明坝
  • 平远街坝
  • 蒙自坝
  • 盈江坝
  • 祥云坝
  • 宾川坝
  • 丽江坝
  • 瑞丽坝
  • 保山坝
  • 文山坝
  • 景洪坝
喀斯特地貌
峰林
  • 个旧峰林
  • 大小石林
  • 乃古石林
  • 普者黑峰林
  • 八宝峰林
溶洞
其他地貌景观
  • 元谋土林
  • 陆良彩色沙林
 
水体
河流
金沙江
珠江
红河
澜沧江
怒江
伊洛瓦底江
湖泊
金沙江
南盘江
澜沧江
鹹水湖
淡水湖
峡谷与河湾
  • 怒江大峡谷
  • 虎跳峡
  • 小江峡谷
  • 裴脚深谷
  • 长江第一湾
  • 怒江第一湾
瀑布
  • 哈滂瀑布
  • 滴水河瀑布
  • 滴水岩瀑布
  • 标水岩瀑布
  • 滴水层瀑布
  • 白莹瀑布
  • 朱家桥瀑布
  • 白云瀑布
  • 九龙瀑布群
  • 多依河瀑布群
  • 大叠水瀑布
水电站
 
保护区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世界地质公园
国际重要湿地
国家公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南滚河
  • 西双版纳
  • 高黎贡山
  • 白马雪山
  • 哀牢山
  • 苍山洱海
  • 纳版河流域
  • 无量山
  • 金平分水岭
  • 大围山
  • 大山包黑颈鹤
  • 黄连山
  • 文山
  • 长江上游
  • 药山
  • 会泽黑颈鹤
  • 永德大雪山
  • 轿子山
  • 云龙天池
  • 元江
  • 乌蒙山
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
  • 巍宝山
  • 天星
  • 清华洞
  • 东山
  • 来凤山
  • 花鱼洞
  • 磨盘山
  • 龙泉
  • 太阳河
  • 金殿
  • 章凤
  • 十八连山
  • 鲁布革
  • 珠江源
  • 五峰山
  • 钟灵山
  • 棋盘山
  • 灵宝山
  • 五老山
  • 铜锣坝
  • 紫金山
  • 飞来寺
  • 圭山
  • 新生桥
  • 西双版纳
  • 宝台山
  • 双江古茶山
  • 澜沧
  • 永仁金沙江
  • 博吉金
  • 墨江
  • 观音山
国家湿地公园
  • 分类 分类
  • 共享资源页面 共享资源
文化大革命编年史
前奏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尾声)
后续
  • 模板:大模板
  • 编年史
  • 地方史
  • 政治案
  • 人物派別英模中央小組五人小組
  • 外交
  • 艺术
  • 作品
  • 天災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題
文革期間主要災難
地震
海難
江淮水災
风灾
  • 1969年 七二八风灾(汕頭
  • 1972年 颱風柏美娜(广东
  • 1975年 颱風妮娜(河南
鐵路事故
  • 模板:大模板
  • 编年史
  • 地方史
  • 政治案
  • 人物
    • 派別
    • 英模
    • 中央小組
    • 五人小組
  • 外交
  • 艺术
  • 作品
  • 災難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題